琼州三月,草长莺飞,春意盎然。书香君钟国骏《诗经》鉴赏系列讲座第九讲——《既见君子,我心安澜》,在海口“八九里国际艺术中心”举办。有幸到场聆听。
主讲嘉宾钟国骏(书香君),书香公益文化沙龙发起人、组织者和主持人。他热爱古典文学,潜心研读《诗经》十余年,网络发表《致敬<诗经>之骏注骏译》两百余篇,四十五万字。受邀在晓剑书斋论坛、琼州文化大讲堂、海南省文化馆、海南师范大学、海南中学、文昌中学、多家读书会等场合做《诗经》讲座四十余场。
书香君讲座中列举了《诗经》中十多首含有“既见君子,……”句式的篇章,《周南·汝坟》“既见君子,不我遐弃”的悲情与浪漫,《郑风·风雨》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”的情感救赎,《秦风·车邻》“既见君子,并坐鼓瑟”的礼乐交融与及时行乐,《唐风·扬之水》“既见君子,云何不乐”的精神寄托......。其中这首《唐风·扬之水》引起我的无尽遐想。我是山西人,曲沃是我熟悉的地方,《唐风·扬之水》讲的正是春秋晋国的故事。
扬之水,白石凿凿;
素衣朱襮,从子于沃。
既见君子,云何不乐?
扬之水,白石皓皓;
素衣朱绣,从子于鹄。
既见君子,云何其忧?
扬之水,白石粼粼;
我闻有命,不敢以告人。
《扬之水》,《诗经》中有三篇,除《唐风》中的本篇之外,《王风》和《郑风》 中还各有一篇。《扬之水》,刺晋昭公也。“昭公分国以封沃,沃盛彊(沃,曲沃也;彊,强也),昭公微弱,国人将叛而归沃焉。”
朱熹则将“扬之水”解为缓弱之水,言水缓弱而石巉岩(“白石凿凿”),以喻晋衰而沃盛。《毛诗序》将“扬之水”解为激荡之水,喻曲沃强盛。“封沃”,指的是晋昭公封自己的叔父(桓叔,名“成师”)于曲沃,结果曲沃坐大,最后对晋昭公构成威胁,几十年的晋国内战以及三家分晋都由此发端。
整场讲座,书香君旁征博引,巧妙比喻,向听众传递着“既见君子,……”句式所蕴含的浪漫与神秘情感,它不仅是古代诗歌的经典表达方式,更是中华文化中情感美学的缩影之一。
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;
既见君子,乐且有仪。
菁菁者莪,在彼中沚;
既见君子,我心则喜。
......
讲座中,八九里国际艺术中心主理人段华带领大家吟诵了《召南·草虫》《小雅·菁菁者莪》等几个篇章,引领听众生动感受古人对爱情、思念与安宁的深刻理解。在这场《诗经》分享带来的唯美和震撼中,我的思绪飘过了大海,飘向了北方,飘到了古老的晋国,飘回了曲沃。
既见君子,我心安澜。
沙龙主理人:段华
摄影:刘景红
手风琴演奏:芳子、吴之岂
链接:公元前746年,晋文侯去世,昭侯即位。当时国内矛盾重重。为巩固自己的地位,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,称曲沃桓叔,以为辅佐。桓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,网罗人才,收买人心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记载他“好德,晋国之众皆附焉”。这样,晋国就形成了曲沃桓叔与晋侯公室之间的公开对立,晋国实际上已经分裂。公元前732年,桓叔去世,其子庄伯继承了他的领地和爵位,并继续与晋侯较量。公元前716年,庄伯忧患而死,其子武公当政。武公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,借机吞并周围的小国,终于在公元前678年一举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公室,尽掠晋国的青铜礼器和珍宝,并用其贿赂周王,换取了周王室的认可,晋国也实现了统一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曲沃代翼”。
【责编:张建青】